“砰”的一聲,小區(qū)地埋燃氣管道突然爆裂,火舌竄出三米高。事后調(diào)查,罪魁禍首不是施工失誤,而是管材里被偷偷摻入20%的鈣粉——PE燃氣管原料摻假,讓原本該承受0.4MPa壓力的管子,0.25MPa就破了。類似事故每年都在重復(fù),卻很少有人知道,普通人也能在工地或庫房,用四招把“假管”當(dāng)場揪出來。
第一招:看切面。正品PE100燃氣管切面呈溫潤蠟狀,顏色均勻,像剛切開的肥皂;摻假管切面發(fā)白發(fā)干,顆粒感明顯,陽光下可見閃閃發(fā)光的碳酸鈣點。拿手機電筒貼著管壁照,若出現(xiàn)一條明顯“亮帶”,說明鈣粉含量已超10%,直接退貨。
第二招:掐手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管壁,正品柔軟卻迅速回彈,捏痕五秒內(nèi)消失;摻假管硬度高但彈性差,一捏出現(xiàn)“白痕”,十秒后仍看得見。記住,越硬越脆,越可能是“石頭管”。
第三招:燒火苗。剪一段拇指長的管樣,打火機點燃,正品燃燒像蠟燭,火焰根部呈藍色,滴落物拉絲且能繼續(xù)燃燒;摻假管火苗發(fā)黃,冒濃白煙,滴落物像石灰粉,一碰就碎,火焰自熄。燒完聞一聞,正品是石蠟味,摻假管有刺鼻堿味,嗆得人直咳嗽。
第四招:水煮實驗。把管段放進100℃熱水煮15分鐘,正品僅變軟,取出冷卻恢復(fù)原狀;摻假管表面起雞皮疙瘩,輕輕一掰就斷,斷面像干饅頭,一捏掉渣。若工地沒有鍋,可用開水澆,澆三遍后,管壁出現(xiàn)魚鱗狀裂紋,基本可判定摻假。
有人擔(dān)心:肉眼鑒別靠譜嗎?國家化學(xué)建材測試中心做過盲樣對比,上述四招綜合準確率可達92%,與紅外光譜儀結(jié)果高度吻合。更關(guān)鍵的是,現(xiàn)場就能做,無需等待第三方報告,把風(fēng)險擋在回填土之前。
發(fā)現(xiàn)假管后,別只拍照發(fā)朋友圈。立即封存未用材料,要求供貨方提供《PE100級燃氣專用料質(zhì)量承諾書》,并抽樣送檢。若對方拖延,可向當(dāng)?shù)厥袌霰O(jiān)管部門舉報,依據(jù)《特種設(shè)備安全法》,摻假管材屬于“危及安全的缺陷產(chǎn)品”,可強制召回并處以貨值三倍罰款。
最后提醒:PE燃氣管不是排水管,一旦爆炸,每米碎片殺傷半徑可達15米。別讓省下的幾塊錢,變成家門口的定時炸彈。下次去工地,帶把剪刀、打火機和手機電筒,四分鐘就能給全家上一道安全鎖。
.jpg)

 English
 English Русский
 Русский ????????
 ???????? Bahasa Melayu
 Bahasa Melayu Ti?ng Vi?t
 Ti?ng Vi?t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Indonesia Укра?нська
 Укра?нська Espa?ol
 Espa?ol Deutsch
 Deutsch Fran?ais
 Fran?ais ???
 ??? ???
 ??? Português
 Português Nederlands
 Nederlands Türk?e
 Tür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