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下去才發(fā)現(xiàn),PE自來水管正壓在燃氣管道上方,整條路只能回填重改。”——這樣的抱怨在工地并不少見。PE自來水管重量輕、耐腐蝕,是城市給水的首選,卻常因前期規(guī)劃粗糙,與燃氣、電力、通信、雨水等管線“打架”。一次沖突,就可能帶來停水、漏氣、斷電,甚至人員傷害。下面4個協(xié)調(diào)技巧,把沖突消滅在圖紙階段,讓施工一次到位。

一、先“疊圖”再“疊管”——把二維變?nèi)S
傳統(tǒng)做法是把各家圖紙簡單疊在一起,看似無交叉,實際卻因高程缺失留下隱患。正確做法是:拿到最新1:500地形圖后,用免費開源的QGIS或CAD插件,把給水、燃氣、電力、通信、雨污水的CAD圖層全部導(dǎo)入,統(tǒng)一基準高程,生成三維剖面。PE自來水管藍色線一出現(xiàn),就能直觀看到與紅色燃氣、黃色電力“糾纏”的位置。發(fā)現(xiàn)沖突點,立刻在圖紙上用不同顏色標注,形成“沖突清單”,再召集各家單位開第一次協(xié)調(diào)會,把問題解決在電腦里,而不是馬路中間。
二、給pe管留“安全呼吸區(qū)”——間距不是數(shù)字,是生命線
規(guī)范要求PE自來水管與燃氣管水平凈距≥0.5 m,垂直凈距≥0.15 m,但現(xiàn)場常因障礙物縮小距離。此時不妨把PE管走向做“S”形微調(diào),左右各讓30 cm,既滿足間距,又無需額外管件。若受紅線限制無法繞行,可在燃氣管道上方澆筑10 cm厚混凝土保護板,再鋪5 cm中砂,形成“砂+板”雙層護甲,讓PE管獲得0.2 m垂直凈距,既合規(guī)又防外力破壞。記?。洪g距每增加10 cm,日后維修就能節(jié)省1小時。
三、時間換空間——“錯峰安裝”比“硬擠”更省錢
老城區(qū)改造,斷面狹窄,管線密密麻麻,再微調(diào)也無法滿足凈距。此時把“空間沖突”轉(zhuǎn)化為“時間沖突”:先讓深埋的雨水管、電力隧道施工,回填壓實后,再讓PE自來水管進場。由于PE管可彎曲、每根長6-12米,焊接時間只需電熔套筒3分鐘,施工速度快,完全能在別人“讓出”的斷面上快速穿越。只要提前兩周排好工序,把“誰先行、誰讓路”寫進合同,就能避免二次開挖,節(jié)省20%人工機械費。
四、共用管廊——一次開挖,終身免擾
新建道路或小區(qū),干脆把PE自來水管、通信、10 kV電力全部納入綜合管廊。PE管入廊前,在外壁再套一層50 mm厚HDPE波紋管,形成“管中管”,防止后期其他單位維修時誤傷。管廊內(nèi)部給水管安排在最下層支架,距溝底30 cm,排水坡度2‰,即使爆管,水也流向集水坑,不會泡壞電纜。一次性投入雖高,卻換來50年免開挖,綜合成本反而最低。
結(jié)尾提醒
PE自來水管柔韌、可熔接,天生適合復(fù)雜地段,但“好管”也需“好規(guī)劃”。下次開工前,先跑一遍上面的4個技巧:三維疊圖、安全間距、錯峰安裝、共用管廊,把沖突點提前清零,才能讓PE管安安靜靜躺在地下,送水百年不擾民。
